过敏性鼻炎主要由遗传因素、环境过敏原暴露、免疫系统异常、鼻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内分泌变化等因素引起。
1、遗传因素:
家族过敏史是过敏性鼻炎的重要诱因。父母若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或特应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子女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研究发现,特定基因变异可导致免疫球蛋白EIgE过度生成,引发鼻黏膜对过敏原的异常反应。
2、环境过敏原:
尘螨、花粉、宠物皮屑和霉菌孢子是常见触发物。这些微粒通过呼吸道进入鼻腔后,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结合,释放组胺等炎症介质,导致鼻痒、喷嚏和鼻塞。季节性发作多与植物花粉相关,常年性症状则常由室内过敏原持续暴露引起。
3、免疫系统异常:
Th2型免疫反应过度激活是核心机制。过敏原刺激下,辅助性T细胞偏向Th2分化,分泌白细胞介素4、5等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产生IgE并招募嗜酸性粒细胞,造成鼻黏膜慢性炎症。部分患者合并肠道菌群紊乱,可能加重免疫失调。
4、鼻黏膜屏障缺陷:
鼻腔上皮细胞连接蛋白表达下降时,过敏原更易穿透黏膜层。长期空气污染、干燥或频繁呼吸道感染会破坏黏液纤毛清除功能,使过敏原滞留时间延长。某些职业暴露如木屑、化学品也可直接损伤鼻黏膜防御机制。
5、内分泌变化:
青春期、妊娠期或甲状腺功能异常时,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可能改变免疫应答。雌激素可增强肥大细胞活性,孕激素则可能抑制Treg细胞功能,这些变化会暂时加重过敏症状。部分女性患者症状随月经周期呈现规律性波动。
建议患者通过定期清洗床品、使用防螨罩减少尘螨接触,花粉季节关闭门窗并佩戴防护口罩。鼻腔冲洗可清除过敏原,Omega-3脂肪酸丰富的饮食如深海鱼、亚麻籽有助于调节免疫平衡。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能改善鼻黏膜血液循环,但需避免干燥寒冷环境剧烈运动。症状持续或影响生活质量时,应及时进行过敏原检测和免疫治疗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