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硬化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头晕头痛、胸闷胸痛、肾功能异常及肢体麻木。动脉粥样硬化是主要病理基础,与脂质沉积、血管内皮损伤密切相关。
1、下肢缺血:行走时小腿肌肉疼痛痉挛是典型表现,休息后缓解。可能与下肢动脉狭窄导致供血不足有关,通常伴随皮肤温度降低、毛发脱落。日常需避免久坐,建议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
2、脑部症状:晨起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常见于颈动脉硬化。脑血流减少可引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伴随视物模糊、言语含糊。控制血压血糖有助于延缓进展,推荐地中海饮食模式。
3、心脏不适:活动后胸闷胸痛提示冠状动脉硬化。心肌缺血可能诱发心绞痛,伴随心悸、出汗。需限制钠盐摄入,硝酸甘油、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是常用治疗选择。
4、肾脏损伤:夜尿增多、泡沫尿可能是肾动脉硬化信号。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导致高血压难以控制,伴随血肌酐升高。需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在0.8g/kg体重。
5、外周神经病变:手脚麻木刺痛常见于糖尿病血管硬化。微循环障碍可导致感觉异常,伴随伤口愈合缓慢。保持足部清洁干燥,每日检查四肢末梢有无破溃。
血管硬化患者需长期坚持低脂低盐饮食,每日摄入不少于500克新鲜蔬果。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骑车、太极拳,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指标。戒烟限酒,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延缓血管老化进程。出现持续胸痛、言语障碍、下肢剧烈疼痛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