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牙可能由遗传因素、乳牙滞留、牙胚发育异常、外伤感染、空间不足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现为牙齿形态异常、邻接关系紊乱、牙列拥挤、咬合功能障碍、牙髓腔相通等症状。
融合牙最直观表现为两颗牙齿冠部或根部部分或完全结合,形成异常宽大的牙冠。常见于下颌前牙区,牙冠表面可能出现沟裂或凹陷,釉质发育不全风险增加。日常需加强口腔清洁,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
融合牙导致相邻牙齿排列异常,可能挤压邻牙造成扭转或倾斜。这种情况可能伴随牙间隙异常增宽或缩小,增加食物嵌塞风险。建议使用牙线棒辅助清洁,定期进行专业龈上洁治。
融合牙占据额外牙槽骨空间,可能引发牙弓长度不足。儿童患者可能出现恒牙萌出受阻,成人易发智齿阻生。早期干预可采用间隙保持器,成年后考虑正畸治疗或片切减径。
融合牙的异常咬合面可能干扰下颌运动,长期可导致颞下颌关节弹响或疼痛。可能与创伤性咬合、咀嚼效率下降有关。修复治疗需进行咬合调整,严重者需制作咬合板。
部分融合牙存在共享髓腔,当发生龋坏或外伤时,感染易扩散至整个融合单元。通常表现为自发痛、冷热刺激敏感。根管治疗需注意识别所有根管,必要时采用显微镜辅助。
融合牙患者应避免咀嚼过硬食物,选择软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日常饮食注意钙磷摄入,推荐牛奶、奶酪、深绿色蔬菜。定期口腔检查建议每3-6个月一次,儿童患者需关注替牙期颌骨发育。出现牙龈肿胀或咬合不适时需及时就诊,正畸治疗最佳时机为混合牙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