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脓毒症属于危急重症,需立即就医治疗。其严重程度与感染源、并发症及治疗时机密切相关,可能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皮肤黏膜屏障功能薄弱,易受细菌或病毒感染。常见病原体包括B族链球菌、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可通过产道、脐带或皮肤破损处侵入血液。
脓毒症可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引发循环衰竭、呼吸窘迫、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喂养困难、皮肤花斑,严重时出现惊厥、少尿等器官衰竭征兆。
早期静脉注射抗生素是关键,常用药物包括氨苄西林、头孢噻肟、庆大霉素。需根据血培养结果调整用药,同时进行液体复苏、呼吸支持等对症治疗,延误处理可能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
约20%患儿可能继发化脓性脑膜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或骨髓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风险更高,需持续监测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等感染指标。
存活患儿中15%-30%可能出现脑瘫、听力损失或认知障碍。预后与病原体毒力、抗生素使用时机相关,极低体重儿死亡率可达40%-50%。
母乳喂养可增强新生儿免疫力,需严格消毒奶具及护理用品。保持室温24-26℃,湿度55%-65%,避免交叉感染。出院后应定期随访生长发育指标,进行听力筛查和神经行为评估,必要时早期介入康复训练。母亲妊娠期需规范产检,预防B族链球菌垂直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