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可通过抗生素治疗、中药调理、止痛药物、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盆腔炎通常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免疫力低下、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因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细菌感染是盆腔炎的主要病因,需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钠联合多西环素、甲硝唑覆盖厌氧菌,或左氧氟沙星单药治疗。疗程需持续14天以彻底清除感染源,治疗期间需复查炎症指标。
2、中药调理:
慢性盆腔炎可辅以活血化瘀类中药,如金刚藤胶囊、妇炎康片改善盆腔微循环,桂枝茯苓丸调节气血运行。中药熏蒸或保留灌肠能促进药物局部吸收,需在医生指导下连续使用2-3个月经周期。
3、止痛干预:
急性发作期疼痛明显者可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塞来昔布缓解盆腔充血肿胀。严重疼痛可考虑曲马多等弱阿片类药物,但需警惕掩盖病情进展的风险。
4、物理治疗:
超短波疗法通过热效应促进炎症吸收,每周3次连续2周。红外线照射可改善输卵管水肿,配合下腹部按摩能缓解盆腔粘连。治疗期间需避免经期操作,禁止盆浴及性生活。
5、手术治疗:
输卵管卵巢脓肿需行腹腔镜脓肿引流术,严重盆腔粘连可选择粘连松解术。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盆腔炎,必要时实施子宫及附件切除术以彻底清除病灶。
盆腔炎患者日常需增加高蛋白饮食如鱼肉蛋奶,补充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急性期卧床时采用半卧位促进炎性分泌物引流,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改善盆底血液循环。治疗期间严格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性伴侣需同步治疗预防交叉感染。每3个月复查妇科超声及白带常规,监测输卵管通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