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生完孩子漏尿该怎么治疗

2025-05-24

163次浏览

产后漏尿可通过盆底肌训练、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疗法、药物治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盆底肌松弛、分娩损伤、激素变化、肥胖及慢性咳嗽等因素引起。

1、盆底肌训练:

凯格尔运动是改善产后漏尿的基础方法,通过规律收缩肛门和阴道周围肌肉增强盆底肌力量。每日练习3组,每组10-15次收缩,持续收缩5秒后放松。坚持6-8周可显著改善轻度压力性尿失禁。训练时需避免腹肌代偿发力,建议在专业指导下掌握正确姿势。

2、电刺激治疗:

医院采用的盆底电刺激通过电流脉冲激活萎缩肌纤维,促进神经肌肉功能重建。每周2-3次治疗,10-15次为1疗程。适用于自主训练效果不佳或中度症状者,能有效提升尿道括约肌控尿能力。治疗时可能产生轻微刺痛感,但属于安全可控范围。

3、生物反馈疗法:

借助阴道压力探头或表面电极,将肌肉收缩信号转化为视觉/听觉反馈,帮助患者精准掌握发力技巧。联合凯格尔运动可使有效率提升至80%。尤其适合肌肉感知力差或动作不协调者,通常需要6-12次系统训练。

4、药物治疗:

盐酸米多君等α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可增加尿道闭合压,适用于急迫性尿失禁为主的患者。雌激素软膏能改善绝经后产妇的尿道黏膜萎缩。需注意药物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头痛等副作用,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

5、手术治疗:

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TVT是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标准术式,通过聚丙烯吊带加强尿道支撑。治愈率可达90%,微创手术住院时间约3天。少数可能出现排尿困难或吊带侵蚀等并发症,需严格评估适应症。

产后漏尿患者应控制体重指数在24以下,避免提重物及剧烈跑跳。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蔬果摄入以预防尿路感染,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2升。可尝试排尿日记记录漏尿诱因,选择高纤维饮食预防便秘。哺乳期结束6个月后症状未改善者,建议至妇科或泌尿外科专科评估。平时可选用专用护垫管理漏尿,但需注意及时更换以防皮肤刺激。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