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漏患者需注意保持耳道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诱因、及时就医排查病因、正确使用药物及调整生活习惯。耳漏可能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鼓膜穿孔、胆脂瘤或外伤等因素引起。
1、清洁护理:
每日用无菌棉签轻柔清理外耳道分泌物,避免使用尖锐物品掏耳。洗澡时可用防水耳塞阻挡污水进入,清洁后保持耳部干燥。若分泌物呈脓性或有异味,需用医用生理盐水冲洗,但需由医护人员操作。
2、感染防控:
避免游泳、潜水等可能使耳道进水的活动,减少病原体侵入风险。感冒时及时治疗鼻咽部炎症,防止病原体经咽鼓管逆行感染中耳。耳漏期间禁止自行滴用偏方或酒精类液体,以免刺激黏膜。
3、病因排查:
持续耳漏超过3天或伴随听力下降、眩晕等症状时,需进行耳内镜、听力检测或CT检查。细菌性感染需明确病原体类型,胆脂瘤或肿瘤性病变可能需手术干预。儿童反复耳漏应排查腺样体肥大等基础疾病。
4、规范用药:
细菌性外耳道炎可选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真菌感染需用克霉唑溶液,化脓性中耳炎常配合头孢类口服抗生素。使用滴耳液前需将药液温热至体温,滴药后保持侧卧5分钟。严禁长期滥用抗生素滴耳液。
5、生活调整:
擤鼻涕时需单侧交替进行,避免用力过猛导致鼓膜损伤。乘坐飞机或潜水时通过咀嚼、吞咽动作平衡中耳压力。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保证维生素A、C摄入以增强黏膜修复能力。
耳漏患者日常应选择透气性好的枕头,避免患侧卧位压迫。运动时选择快走、瑜伽等低冲击项目,暂缓球类等易碰撞耳部的活动。建议每半年进行耳科体检,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糖以减少感染风险。若耳漏伴随血性分泌物、剧烈疼痛或面瘫等症状,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