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敏性皮炎可通过避免紫外线暴露、使用防晒产品、局部冷敷、外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等方式治疗。光敏性皮炎通常由日光过敏反应、药物诱发、接触光敏物质、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减少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户外活动,选择阴凉处停留,穿戴宽檐帽、长袖衣物及紫外线防护面料的服装。紫外线指数较高时需特别注意防护,车窗玻璃贴防紫外线膜可减少车内暴露。
选用SPF30以上、广谱防护的防晒霜,含氧化锌或二氧化钛等物理防晒成分更安全。外出前30分钟均匀涂抹,每2小时补涂一次,游泳或出汗后需立即重新涂抹。唇部需使用专用防晒润唇膏。
急性发作期用冷毛巾或冰袋包裹纱布敷于患处,每次10-15分钟,每日重复3-4次。冷敷可收缩血管缓解红肿灼热感,操作时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中重度皮损可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或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每日薄涂1-2次,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面部及皮肤褶皱处选择弱效制剂,避免长期使用导致皮肤萎缩。
瘙痒明显时服用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依巴斯汀等第二代抗组胺药。每日1次,持续至症状缓解。服药期间避免驾驶或高空作业,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日常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猕猴桃及西兰花,补充维生素E可通过坚果和橄榄油摄入。适度进行室内瑜伽或游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高温环境下剧烈活动。沐浴时水温控制在37℃以下,选择无皂基清洁产品,沐浴后立即涂抹保湿霜。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水疱、发热时需及时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