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皮上长小肉粒可能由睑腺炎、汗管瘤、粟丘疹、皮脂腺增生、扁平疣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激光、冷冻、手术切除等方式治疗。
1、睑腺炎:睑腺炎可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用眼卫生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眼睑红肿、压痛等症状。早期可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化脓后需切开排脓,配合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红霉素眼膏等抗生素治疗。
2、汗管瘤:汗管瘤与内分泌失调、遗传因素相关,表现为肤色或淡黄色半球形丘疹。二氧化碳激光或电灼治疗可去除病灶,日常需避免过度摩擦刺激。
3、粟丘疹:粟丘疹因皮肤角化异常导致,好发于眼周,呈白色坚硬小颗粒。消毒后用针头挑出角质栓即可治愈,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
4、皮脂腺增生:皮脂腺分泌旺盛堵塞毛孔形成黄色隆起,多见于油性皮肤人群。异维A酸软膏可调节皮脂分泌,严重者采用激光气化治疗。
5、扁平疣: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扁平丘疹,具有传染性。外用咪喹莫特乳膏、干扰素凝胶抗病毒,顽固病灶可液氮冷冻处理。
日常需注意眼部清洁,避免使用刺激性化妆品。饮食宜清淡,减少高糖高脂摄入,适当补充维生素A、C。洗脸时轻柔擦拭眼周,发现肉粒持续增大或破溃应及时就诊皮肤科。规律作息、避免熬夜有助于调节内分泌,降低汗管瘤等疾病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