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脚踝内侧疼痛是为什么

2025-05-25

239次浏览

脚踝内侧疼痛通常由韧带损伤、肌腱炎、骨关节炎、扁平足或应力性骨折引起,需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明确诊断。

1、韧带损伤:

内侧三角韧带是脚踝内侧的主要稳定结构,运动中突然扭转或过度外翻可能导致韧带拉伤或撕裂。表现为局部压痛、肿胀和活动受限,严重时可能出现淤青。急性期需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慢性损伤可进行平衡训练增强稳定性。

2、肌腱炎:

胫骨后肌腱沿内踝后方走行,长期过度使用或扁平足患者易发生炎症。疼痛呈渐进性加重,晨起或活动初期明显,可能伴随足弓塌陷。治疗包括减少跑跳运动、穿戴足弓支撑鞋垫,超声波治疗可促进炎症消退。

3、骨关节炎:

中老年人群踝关节软骨磨损会导致内侧间隙变窄,疼痛在承重时加剧并伴有关节僵硬感。X线可见骨赘形成,早期可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缓解症状,晚期需考虑踝关节融合术。

4、扁平足:

足弓塌陷使胫骨后肌腱长期处于牵拉状态,步行时内侧足弓区域出现牵涉痛。特征性表现为足印增宽,定制矫形器可重新分配足底压力,同时需加强胫骨后肌力量训练。

5、应力性骨折:

长期负重运动可能导致距骨或胫骨远端内侧出现微小骨折,疼痛呈持续性且夜间加重。初期X线可能无异常,需通过核磁共振确诊。治疗需要完全制动6-8周,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

建议选择缓震性能好的运动鞋,避免在坚硬路面长时间跑步。游泳和骑自行车等非负重运动有助于保持心肺功能而不加重踝关节负担。每日进行踝泵运动和跟腱拉伸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疼痛持续超过两周或出现明显肿胀变形时应及时就诊骨科。体重超标者需控制BMI在24以下以减轻关节负荷,饮食中增加富含胶原蛋白的食材如牛筋、鱼皮等。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