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毛囊炎是毛囊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可能由细菌感染、真菌感染、油脂分泌过多、头皮损伤、免疫低下等原因引起,可通过局部清洁、外用药物、口服药物、光疗、手术引流等方式治疗。
功能主治:本品主治由葡萄菌,链球菌,痤疮丙酸杆菌,极小棒状杆菌及其他对夫西地酸敏感的细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主要适应症包括,脓疮症,疖,痈,甲沟炎,创伤感染,须疮,汗腺炎,红癣,毛囊炎,寻常型痤疮。
用法用量:每日2-3次,涂于患处,一般疗程为7天,冶疗痤疮时可根据病情的需要延长疗程。
1、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多因头皮卫生不良或抓挠导致细菌侵入毛囊。表现为红肿疼痛的丘疹或脓疱。治疗需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外用抗生素,严重者可口服头孢氨苄或阿莫西林。
2、真菌感染:
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可引发真菌性毛囊炎,常见于油性头皮或湿热环境。症状为瘙痒性红色丘疹伴鳞屑。建议使用酮康唑洗剂每周清洗2-3次,顽固病例需口服伊曲康唑或氟康唑。
3、油脂分泌失衡:
雄激素水平异常或压力因素会导致皮脂腺过度分泌,堵塞毛囊形成炎症。日常需选用含水杨酸或硫磺成分的洗发水,避免使用护发素,每周洗头频率控制在4-5次。
4、机械性损伤:
频繁染烫、紧束发型或梳头拉扯会造成毛囊微小创伤,增加感染风险。表现为局部压痛性结节。护理时应暂停造型产品使用,梳头选择宽齿木梳,睡觉时散开发辫。
5、免疫功能异常:
糖尿病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发生顽固性毛囊炎,常伴随多发性脓疱和瘢痕形成。需控制基础疾病,配合红光照射治疗,脓肿形成需行切开引流术。
保持饮食清淡,限制辛辣刺激及高糖食物摄入有助于控制皮脂分泌;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可增强免疫力;洗头时水温控制在38℃以下,避免指甲抓挠;选择棉质透气寝具减少摩擦。若出现发热、淋巴结肿大或皮损扩散超过5处,应及时至皮肤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