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牙根吸收是指乳牙或恒牙牙根结构被破骨细胞分解的生理或病理过程,可能由乳牙替换、牙齿外伤、正畸治疗、牙髓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
1、乳牙替换:
6-12岁儿童乳牙牙根吸收属于正常生理现象,恒牙胚向上移动时释放信号分子激活破骨细胞,乳牙牙根逐渐被吸收导致松动脱落。该过程无需干预,但需注意乳牙滞留可能阻碍恒牙萌出。
2、牙齿外伤:
撞击或摔伤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引发局部炎症反应释放前列腺素等物质,刺激牙骨质吸收。伴随牙龈出血、牙齿松动症状,需及时固定患牙并拍摄X线片评估吸收程度。
3、正畸治疗:
矫正牙齿过程中持续的机械力可能造成压力侧牙根表面吸收,通常局限于牙骨质层。通过控制矫治力度、定期拍摄根尖片监测,多数吸收在停止加力后可自行修复。
4、牙髓感染:
龋齿或牙裂导致的慢性牙髓炎可能引起根尖区炎性吸收,与白细胞介素-1等细胞因子过度分泌有关。表现为自发痛、叩击痛,需进行根管治疗清除感染源阻止吸收进展。
5、全身性疾病: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磷酸酯酶症等代谢疾病可导致多发性牙根吸收,与钙磷代谢紊乱直接相关。这类患者需检测血清钙磷水平,同时治疗原发病才能控制牙根吸收。
日常需培养儿童正确刷牙习惯,使用含氟牙膏预防龋齿;避免啃咬硬物减少外伤风险;正畸治疗期间每3个月检查牙根情况;乳恒牙替换期出现异常松动应及时就诊。建议每年进行口腔检查,发现吸收早期可通过激光治疗、生物材料填充等方式干预,严重吸收需拔牙后采用间隙保持器维持咬合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