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性行为后需采取暴露后阻断、性病筛查、伤口处理、心理干预、追踪随访等措施降低风险。高危性行为可能造成HIV、梅毒、淋病等病原体感染风险。
1、暴露后阻断:72小时内服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等PEP药物可降低HIV感染风险。需连续用药28天,期间监测肝肾功能。暴露后2小时内用药效果最佳,24小时内有效率超80%。
2、性病筛查:行为后2周需检测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淋球菌核酸。窗口期后复查,HIV核酸7天可查,梅毒RPR试验4周阳性率90%。尖锐湿疣潜伏期3周至8个月需定期检查。
3、伤口处理:皮肤黏膜暴露立即用肥皂水冲洗15分钟,碘伏消毒。深部刺伤需清创包扎,必要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生殖器损伤可局部使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
4、心理干预:采用认知行为疗法缓解焦虑,急性应激期可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等SSRI药物。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通过专业心理咨询降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
5、追踪随访:6个月内定期复查HIV抗体,梅毒患者需随访2-3年观察血清固定。性伴侣应同步检测,使用安全套阻断二次传播。建立健康档案记录用药反应与检测结果。
高危性行为后需保持清淡饮食,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促进黏膜修复。避免剧烈运动造成机械性损伤,每日清洗外阴但不过度使用消毒剂。建立安全性行为意识,正确使用安全套可降低80%以上性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