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嗜睡或烦躁、喂养困难、尿液颜色加深、粪便颜色变浅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肌张力异常、惊厥等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1、皮肤黄染:最早出现在面部和巩膜,随着胆红素水平升高逐渐蔓延至躯干和四肢。黄疸程度与血清胆红素浓度呈正相关,需经皮胆红素测定或血液检测确诊。
2、神经症状:胆红素脑病早期表现为嗜睡、肌张力减低、吸吮反射减弱。进展期出现尖叫样哭声、角弓反张、发热等警告体征,提示需紧急光疗或换血治疗。
3、消化异常:母乳喂养不足导致的生理性黄疸常伴排便次数减少。胆汁淤积性黄疸可见陶土样大便,溶血性黄疸则伴随深茶色尿液。
4、生命体征变化:严重病例可能出现体温不稳定、呼吸暂停、心动过缓等全身症状。早产儿更易发生呼吸窘迫和代谢性酸中毒。
5、迟发后遗症:未及时干预者可遗留听力障碍、眼球运动异常、牙釉质发育不良等核黄疸后遗症。部分患儿出现认知发育迟缓或运动功能障碍。
新生儿每日需保证8-12次有效哺乳促进胆红素排泄,母乳喂养不足时可补充配方奶。选择蓝光治疗时需保护眼睛及会阴部,监测体温及脱水情况。出院后定期随访胆红素水平,注意观察神经发育里程碑。建议进行听力筛查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早产儿需额外关注视网膜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