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阻塞多数情况下无法自愈,需通过泪道冲洗、探通术、置管术、球囊扩张术或鼻腔泪囊吻合术等治疗。泪道阻塞可能由先天性发育异常、炎症刺激、外伤、肿瘤压迫或老年性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引起。
功能主治:对左氧氟沙星敏感的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肺炎球菌、细球菌属、肠球菌属、棒状杆菌属、假单胞菌属、绿脓杆菌、嗜血杆菌属〔流感嗜血杆菌、结膜炎嗜血杆菌(科-威氏杆菌)〕、莫拉(布兰氏)卡他菌、莫拉杆菌、莫拉一阿氏杆菌、沙雷氏菌属、克雷白氏菌属、变形杆菌属、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厌氧菌属(丙酸杆菌)所引起的下述感染性疾病: 眼睑炎、睑腺炎、泪囊炎、结膜炎、睑板腺炎、角膜炎。
用法用量:一般1次1滴、1日3次滴眼,根据症状可适当增减。对角膜炎的治疗在急性期每15~3...
1、先天性因素:
新生儿泪道阻塞多为鼻泪管下端Hasner膜未破裂导致,表现为出生后持续流泪、眼部分泌物增多。约90%患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可自愈,未自愈者需行泪道探通术。日常可通过按摩泪囊区内眼角至鼻翼方向促进膜性阻塞开放。
2、炎症刺激:
慢性结膜炎、泪囊炎等炎症会造成泪道黏膜水肿粘连,常见单侧眼睑红肿、按压泪囊区有脓液反流。急性期需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控制感染,慢性反复发作者建议行泪道置管术。炎症消退后部分患者泪道功能可能恢复。
3、外伤因素:
眼眶骨折或泪小管撕裂伤会导致机械性阻塞,伴随眼睑淤血、视力下降。外伤后2周内可通过泪道吻合术修复,超过3个月未处理可能形成永久性瘢痕阻塞。术后需定期冲洗泪道防止再粘连。
4、占位性病变:
泪囊肿瘤或鼻腔肿瘤压迫泪道时,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流泪症状,可能触及肿块。需通过CT或MRI明确病变性质,恶性肿瘤需联合放化疗,良性肿瘤切除后多数泪道功能可重建。
5、老年性退变:
老年人泪道黏膜萎缩、弹性下降易发生功能性阻塞,表现为遇风流泪但冲洗通畅。可尝试热敷联合玻璃酸钠滴眼液改善症状,严重者需行球囊扩张术。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会加速泪道退化进程。
建议每日用40℃热毛巾敷眼10分钟促进泪液循环,避免用力揉眼。饮食宜补充维生素A胡萝卜、菠菜维持黏膜健康,过敏性体质者需远离花粉等致敏原。若持续流泪超过1个月或出现脓性分泌物,应及时至眼科行泪道造影检查。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避免游泳及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