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的确诊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结果综合判断,常见类型包括甲型、乙型、丙型等。
一、典型症状识别:
病毒性肝炎早期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症状。急性期可见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肝区隐痛;慢性肝炎患者可能伴随蜘蛛痣、肝掌或腹水。甲型肝炎起病急骤,乙型与丙型易转为慢性,戊型肝炎孕妇感染风险较高。
二、实验室检查要点:
血清学检测是确诊核心,包括肝功能指标和病毒标志物。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总胆红素升高反映胆汁淤积。甲肝需查抗-HAV IgM抗体,乙肝需检测HBsAg、HBeAg及HBV-DNA,丙肝需查抗-HCV抗体和HCV-RNA。凝血功能异常可能预示重症化倾向。
三、影像学辅助诊断:
腹部超声可观察肝脏形态变化,慢性肝炎可见肝实质回声增粗。瞬时弹性成像能评估肝纤维化程度,CT或MRI有助于鉴别肝癌等并发症。急性重型肝炎需监测肝脏体积缩小情况。
日常需避免饮酒和损肝药物,适量补充优质蛋白与维生素。慢性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与病毒载量,接种甲肝乙肝疫苗可预防感染。出现持续乏力、腹胀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肝硬化患者需限制钠盐摄入并监测腹围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