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铬细胞瘤可通过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甲基酪氨酸、血管扩张剂等方式治疗。嗜铬细胞瘤通常由肾上腺髓质细胞异常增生、遗传基因突变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等症状。
酚苄明和哌唑嗪是常用α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上的α受体降低外周血管阻力。这类药物需在手术前2周开始使用以预防术中高血压危象,用药期间需监测体位性低血压。
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应在α受体阻滞剂使用后启用,单独使用可能诱发高血压危象。该类药物通过抑制心肌β受体控制心率,适用于合并心动过速的患者,哮喘患者禁用。
硝苯地平能抑制钙离子内流,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对于不能耐受α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可作为替代选择,对儿茶酚胺诱导的冠状动脉痉挛有独特疗效。
作为酪氨酸羟化酶抑制剂,可减少儿茶酚胺合成。适用于转移性或手术无法切除的肿瘤,常见副作用包括锥体外系反应和腹泻,需配合α受体阻滞剂使用。
硝普钠是静脉用速效血管扩张剂,用于高血压危象紧急处理。通过直接扩张动静脉快速降压,需避光使用并监测氰化物中毒风险,连续使用不超过72小时。
建议患者保持低盐高钾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下,适量食用香蕉、菠菜等富钾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定期监测血压及心率变化。术后患者需每年复查尿变肾上腺素以评估复发风险,长期随访中注意监测心脑血管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