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药物性耳聋是什么病

2025-04-03

157次浏览

药物性耳聋可能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利尿剂、抗肿瘤药物、水杨酸盐类药物、重金属制剂等因素引起,可通过停药观察、营养神经治疗、高压氧治疗、人工耳蜗植入、听觉康复训练等方式干预。

1、抗生素损伤: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具有耳毒性,通过破坏耳蜗毛细胞导致听力下降。这类药物引起的耳聋常表现为双侧对称性高频听力损失,早期可能出现耳鸣症状。使用期间需监测听力阈值变化,发现异常需立即停药。

2、利尿剂影响:

呋塞米、依他尼酸等袢利尿剂可能干扰内耳电解质平衡,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耳聋。通常与剂量相关,静脉给药时风险更高。患者用药后出现眩晕或听力波动时应考虑药物因素,必要时更换为噻嗪类利尿剂。

3、化疗药物:

顺铂、卡铂等铂类抗肿瘤药物会蓄积在内耳淋巴液,损伤耳蜗及前庭系统。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听力下降伴耳鸣,儿童患者更易发生不可逆损伤。化疗期间需定期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可配合使用氨磷汀等保护剂。

4、解热镇痛药:

大剂量水杨酸盐类药物如阿司匹林可能引起可逆性耳聋,机制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有关。典型症状包括耳闷胀感、耳鸣及轻度传导性聋,停药后72小时内多可恢复。长期服用者需控制日剂量在3g以下。

5、重金属中毒:

铅、汞等重金属制剂通过氧化应激反应损伤听觉通路,常见于职业暴露或传统药物滥用。除听力减退外,多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确诊后需立即脱离接触源,使用二巯丙磺酸钠等螯合剂治疗。

预防药物性耳聋需严格掌握耳毒性药物适应症,高危人群用药前进行耳聋基因检测。日常注意补充维生素B族、镁锌等微量元素,避免噪音暴露。出现听力下降应及时进行电测听、耳声发射等检查,重度耳聋患者可考虑佩戴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游泳、太极拳有助于改善内耳微循环,饮食上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