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分为多种类型,根据起源部位、分化程度和激素分泌特性进行分类。常见类型包括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肺神经内分泌肿瘤、肾上腺髓质肿瘤、甲状腺髓样癌。
1、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胰腺内分泌细胞,分为功能性和无功能性两类。功能性肿瘤可分泌胰岛素、胃泌素等激素,导致相应综合征。无功能性肿瘤早期常无症状,体积增大后可能压迫周围器官。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靶向药物治疗和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
2、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好发于回肠、直肠和胃部。根据分化程度分为G1、G2、G3三级,G1级生长缓慢,G3级恶性程度高。典型症状包括潮红、腹泻、腹痛。治疗方案依据肿瘤分级和分期制定,可选择内镜下切除、手术或生长抑素类似物治疗。
3、肺神经内分泌肿瘤:分为典型类癌、不典型类癌、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和小细胞肺癌四类。典型类癌预后较好,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最高。临床表现包括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
4、肾上腺髓质肿瘤:主要指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可分泌儿茶酚胺类物质。典型症状为阵发性高血压、头痛、心悸。确诊后首选手术切除,术前需充分准备控制血压波动。恶性嗜铬细胞瘤需结合靶向治疗和核素治疗。
5、甲状腺髓样癌:起源于甲状腺C细胞,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常见表现为颈部肿块和腹泻。治疗以甲状腺全切术为主,晚期患者可接受靶向药物治疗。定期监测降钙素和癌胚抗原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
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需注意均衡饮食,保证足够蛋白质摄入,限制高脂高糖食物。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体质,但需避免剧烈活动。定期随访监测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变化,及时发现病情进展。保持良好心理状态对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