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多数情况下可以治愈,治疗成功率与病原体类型、治疗时机、并发症等因素密切相关。主要治疗手段包括抗生素治疗、对症支持治疗、并发症管理、营养支持和定期随访。
1、抗生素治疗:
针对病原体的敏感抗生素是治疗核心。临床常用青霉素类、头孢三代如头孢曲松或万古霉素等药物,需根据脑脊液培养结果调整。静脉给药需持续2-3周,严重者延长至4周。治疗期间需监测肝肾功能及血药浓度。
2、对症支持治疗:
控制颅内压可用甘露醇脱水,惊厥发作时使用苯巴比妥镇静。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需精确计算补液量,必要时输注白蛋白或血浆。呼吸支持对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至关重要,需氧疗或无创通气。
3、并发症管理:
脑积水需神经外科会诊行脑室引流,硬膜下积液超过1厘米考虑穿刺抽吸。听力障碍者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筛查,癫痫后遗症需长期抗癫痫治疗。严重者可遗留运动障碍或认知缺陷。
4、营养支持:
优先母乳喂养,无法经口进食者采用鼻饲,热卡需达到120-150kcal/kg/d。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早产儿需添加铁剂。监测体重增长曲线,必要时使用静脉营养支持。
5、定期随访:
出院后需神经发育评估至少随访至2岁,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发育筛查。6月龄前每月复查头围,每3个月进行智力测试。发现发育迟缓需早期介入康复训练。
母乳喂养可提供免疫球蛋白增强抵抗力,保持室内温度24-26℃避免受凉。接触患儿前后严格洗手,奶瓶餐具每日煮沸消毒。每日测量头围观察脑积水进展,记录喂养量和大小便情况。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按时接种肺炎球菌和流感疫苗。如出现发热、拒奶、眼神呆滞等表现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