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主要表现为虹膜新生血管形成、眼压升高和视力下降,通常由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引发。典型症状包括眼红眼痛、视野缺损、瞳孔变形,严重者可致失明。
1、虹膜新生血管:
疾病早期可见虹膜表面呈红色网状血管增生,多始于瞳孔缘并向周边扩展。这种异常血管结构脆弱易破裂,常伴随前房反复出血前房积血,是区别于其他类型青光眼的特征性表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过度分泌是主要病理机制。
2、眼压急剧升高:
新生血管阻塞房角结构导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压常快速升至40-60mmHg正常值10-21mmHg。患者出现剧烈眼胀痛伴同侧头痛,触诊眼球坚硬如石,可能伴随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需紧急降眼压处理。
3、进行性视力丧失:
初期表现为视物模糊或雾视,随着视神经持续受压,会出现视野向心性缩小。晚期视盘呈现典型青光眼性凹陷,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缺损,最终导致不可逆性管状视野甚至光感消失。
4、瞳孔改变:
由于新生血管纤维化牵拉,瞳孔缘出现不规则锯齿状变形,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部分患者可见瞳孔区膜样组织覆盖假性瞳孔膜,进一步阻碍光线进入。
5、原发病体征:
90%病例继发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或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检查可见广泛视网膜缺血区、棉絮斑、静脉迂曲扩张等改变。荧光造影显示大片无灌注区是疾病进展的重要预测指标。
该病需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建议每日监测视力变化,避免剧烈运动及暗环境久留。饮食应选择低脂高纤维食物,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和抗氧化剂。出现突发视力下降或眼痛需立即就诊,晚期患者可考虑睫状体光凝等手术治疗以保留残存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