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降压药物、定期监测、并发症预防、分娩管理等方式控制。该疾病通常由遗传因素、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肾脏疾病、激素水平变化、肥胖等原因引起。
1、遗传因素: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孕妇风险较高,可能与基因多态性相关。建议孕前筛查,孕期通过低盐饮食、适度运动控制血压。妊娠期禁用ACEI/ARB类降压药,可选拉贝洛尔、甲基多巴或硝苯地平。
2、血管功能障碍:妊娠期血管扩张不足导致血压升高,可能伴随蛋白尿、水肿。需监测尿蛋白/肌酐比值,每日测量血压3次。补充钙剂400-600mg/天,增加富含精氨酸的食物如坚果、深海鱼。
3、肾脏疾病:慢性肾病孕妇易出现血压波动,可能伴随血肌酐升高、尿量减少。建议限制蛋白质摄入0.8g/kg/天,选择氨氯地平或肼屈嗪控制血压,每周检测肾功能。
4、激素影响:胎盘生长因子分泌异常导致血管痉挛,可能伴随胎儿生长受限。需每两周超声监测胎儿发育,补充小剂量阿司匹林50-100mg/天,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
5、代谢异常:肥胖孕妇胰岛素抵抗加重高血压,可能伴随糖耐量异常。建议孕前减重5%-10%,孕期采用DASH饮食模式,每日步行30分钟,血糖控制目标空腹<5.3mmol/L。
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需贯穿孕前、孕期、产后的全程管理。推荐地中海饮食搭配每日30克坚果,每周3次游泳或孕妇瑜伽,血压监测持续至产后12周。哺乳期首选拉贝洛尔降压,避免使用利尿剂影响乳汁分泌。产后6个月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建议每年随访血压、尿微量白蛋白及颈动脉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