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清洁、性伴侣同治、定期复查、避免再次感染等方式治疗。淋病通常由不洁性生活、黏膜损伤、免疫力低下、共用物品、母婴垂直传播等原因引起。
1、不洁性生活:
无保护性行为是淋病奈瑟菌传播的主要途径,生殖器黏膜接触含菌分泌物后感染风险显著增加。建议使用避孕套阻断传播,性行为后及时用清水冲洗外阴。
2、黏膜损伤:
生殖器部位存在微小裂伤时,淋球菌更易侵入深层组织。可能与过度清洁、衣物摩擦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排尿灼痛、异常分泌物增多。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选择纯棉透气内衣。
3、免疫力低下:
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等群体更易发生淋球菌定植。可能与免疫细胞功能抑制有关,通常表现为反复感染、症状迁延不愈。保证每日7小时睡眠,补充维生素C增强抵抗力。
4、共用物品:
接触被污染的毛巾、浴缸可能间接传播,淋球菌在潮湿环境可存活10-24小时。75%酒精擦拭物品表面,个人卫浴用品单独存放可降低风险。
5、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可能导致新生儿结膜炎或肺炎。分娩时产道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表现为婴儿眼睑红肿、脓性分泌物。妊娠期需完成淋球菌筛查,新生儿需预防性使用红霉素眼膏。
日常饮食可多摄入酸奶、西兰花等富含益生菌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加重泌尿系统不适。适度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但急性感染期需暂停性生活。出现尿道流脓、睾丸胀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规范使用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药物治疗,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治疗期间每日更换消毒内裤,症状消失后仍需完成复查确保病原体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