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下肢动脉狭窄术后有什么并发症

2025-04-13

123次浏览

下肢动脉狭窄术后并发症可通过抗凝治疗、感染控制、血栓预防、动脉痉挛处理、心功能监测等方式干预。该手术可能由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血管病变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肢体疼痛、皮温降低等症状。

1、血栓形成:术后血液高凝状态易导致移植物或吻合口血栓形成。患者需遵医嘱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术后24小时内开始床上踝泵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2、切口感染:血管重建手术创面大,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术后监测体温变化,出现红肿热痛时需采集分泌物培养,根据药敏结果选用头孢类或万古霉素等抗生素。

3、远端栓塞:斑块脱落可能导致末梢动脉栓塞。术中采用球囊保护装置,术后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颜色,突发剧痛时需紧急行取栓术或导管溶栓治疗。

4、血管痉挛:手术刺激可引发动脉持续性收缩。钙通道阻滞剂如尼莫地平可缓解痉挛,保持病房温度适,避免冷刺激诱发痉挛,必要时采用罂粟碱局部注射。

5、再狭窄:内膜增生或动脉硬化进展会导致管腔再度狭窄。术后控制血压血糖,他汀类药物稳定斑块,每3-6个月复查血管超声,严重狭窄需考虑球囊扩张或支架置入。

术后康复期需低脂饮食控制胆固醇摄入,推荐深海鱼、燕麦等食物;逐步进行步行训练改善侧支循环,初始每日3次、每次10分钟;保持手术肢体抬高15-30度减轻水肿,观察伤口敷料渗血情况,术后3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移植物移位。出现持续性疼痛或趾端发绀需立即血管外科就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