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里出现无痛无痒的小疙瘩可能由口腔黏液腺囊肿、口腔乳头状瘤、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纤维瘤或局部刺激增生引起。
1、黏液腺囊肿:
唾液腺导管阻塞导致黏液潴留形成囊肿,常见于下唇内侧或颊黏膜。表现为半透明、柔软的小突起,直径通常小于1厘米。多数因咬伤或局部摩擦导致导管损伤,可通过激光或手术切除治疗,复发率约15%。
2、口腔乳头状瘤:
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的良性增生,多发生在舌缘或软腭。呈白色或粉红色菜花状突起,生长缓慢。需通过病理活检确诊,高频电刀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术后需定期复查排除恶变可能。
3、口腔扁平苔藓:
免疫介导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颊黏膜。特征为网状白色条纹伴轻微隆起,可能伴随糜烂。需避免辛辣食物刺激,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软膏可缓解症状,严重者需口服免疫调节剂。
4、口腔纤维瘤:
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的良性肿瘤,常见于牙龈或硬腭。质地坚韧、颜色与黏膜一致,生长缓慢。多由慢性机械刺激如不良修复体诱发,手术完整切除后极少复发,预后良好。
5、局部刺激增生:
长期物理摩擦如牙齿锐缘、义齿压迫导致的反应性增生。表现为界限清楚的黏膜增厚,表面光滑。去除刺激因素后多数可自行消退,持续存在者需手术修整,同时处理原发刺激源。
建议保持口腔清洁,使用软毛牙刷避免黏膜损伤,定期检查口腔修复体是否合适。增加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黏膜修复,避免过烫或过硬食物刺激。观察2周若无消退或出现增大、出血、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诊口腔黏膜科进行专科检查。日常可轻柔按摩局部促进血液循环,但禁止自行挑破或挤压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