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成年人乳糖不耐受的解决办法

2025-05-23

131次浏览

乳糖不耐受可通过调整饮食、补充乳糖酶、选择低乳糖乳制品、逐步适应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乳糖不耐受通常由乳糖酶缺乏、肠道菌群失衡、遗传因素、肠道疾病和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1、调整饮食:

减少或避免摄入高乳糖食物是改善乳糖不耐受的基础措施。牛奶、冰淇淋、奶油等乳制品乳糖含量较高,可选择豆浆、杏仁奶等植物性替代品。部分人群少量分次饮用牛奶可能减轻症状,建议从50毫升开始尝试并观察反应。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因乳糖部分分解,耐受性通常较好。

2、补充乳糖酶:

口服乳糖酶制剂能在进食乳制品前帮助分解乳糖,常见药物包括乳糖酶胶囊、乳糖酶片等。这类补充剂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需注意不同产品活性单位差异。乳糖酶滴剂可直接加入牛奶中预处理,适合儿童或吞咽困难者。

3、低乳糖乳制品:

市售无乳糖牛奶通过添加乳糖酶预先分解乳糖,保留钙和蛋白质等营养。低乳糖奶粉、水解乳糖配方等特殊医学用途食品也可作为选择。购时需查看营养成分表,确认乳糖含量≤0.5克/100毫升。

4、逐步适应:

部分轻度不耐受者可通过持续少量摄入乳制品刺激肠道产生适应性。建议每日饮用50-100毫升牛奶,2-4周内缓慢增量。此过程中出现严重腹胀腹泻应停止,合并肠易激综合征者慎用该方法。

5、药物治疗:

对于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如肠炎后,需治疗原发疾病。益生菌制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可改善肠道微生态,缓解消化不适。蒙脱石散等胃肠黏膜保护剂能减轻腹泻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短期使用。

乳糖不耐受者应保证每日钙摄入量,可通过食用豆腐、深绿色蔬菜、坚果等补充。规律进行负重运动如步行、跳绳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阅读食品标签时注意识别乳糖、乳清粉等成分,外出就餐可提前告知餐饮服务人员特殊需求。建议每6-12个月检测骨密度,特别是绝经后女性和老年人。症状持续加重或伴随体重下降、血便等情况需及时消化科就诊排除克罗恩病等器质性疾病。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