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肠炎早期症状可能由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淋巴滤泡增生、粪石嵌顿、肠道寄生虫等因素引起,可通过体格检查、血液检测、影像学检查等方式诊断。
早期典型表现为脐周或上腹部隐痛,疼痛呈持续性钝痛,6-8小时后逐渐转移至右下腹。约60%患者伴随食欲减退症状,疼痛程度与进食无直接关联,按压麦氏点可能出现压痛。
约45%病例出现恶心呕吐反应,呕吐物多为胃内容物。肠道蠕动减缓导致腹胀便秘,少数可能出现腹泻。这些症状易与胃肠炎混淆,但发热程度通常不超过38℃。
炎症反应引发37.5-38.5℃低热,伴随全身乏力、精神萎靡。儿童患者发热表现更明显,成人可能仅感轻微不适。血常规检查可见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至75%以上。
病程进展至12-24小时会出现右下腹固定压痛,按压后突然抬手时疼痛加剧。腰大肌试验阳性提示炎症波及腹膜,闭孔内肌试验阳性说明阑尾位置较深。
听诊器检查显示肠鸣音次数减少,每分钟少于3次。腹部肌肉出现防御性紧张,但尚未发展为板状腹。超声检查可见阑尾直径超过6mm,周围脂肪回声增强。
建议发病初期禁食并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炎症。饮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渣流食,每日补充1500ml以上水分。若48小时内症状未缓解或出现高热寒战,需立即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术后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瑜伽等轻度活动,逐步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至每日25-3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