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风病可通过联合化疗、免疫调节治疗、溃疡护理、畸形矫正手术、心理干预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接触传染源、卫生条件差等原因引起。
1、联合化疗:多药物联用是根治麻风病的关键方案,临床常用氨苯砜、利福平、氯法齐明等药物进行12-24个月规范治疗。早期规范用药可使绝大多数患者达到细菌学治愈,完成疗程后复发率低于1%。
功能主治:本品为局部外用抗生素,适用于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例如:脓疱病、疖肿、毛囊炎等原发性皮肤感染及湿疹合并感染、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面积的浅表性创伤合并感染等继发性皮肤感染。
用法用量:本品应外用,局部涂于患处。必要时,患处可用辅料包扎或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2、免疫调节治疗:针对Ⅱ型麻风反应可使用沙利度胺、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控制炎症。对于耐药病例可联合干扰素γ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减少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
3、溃疡护理:足底溃疡需每日用生理盐水清洗,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使用特制减压鞋垫减少局部压力,深度溃疡需进行清创术促进愈合。
4、畸形矫正:晚期患者可实施睑成形术恢复闭眼功能,肌腱移位术改善爪形手。术后需配合6个月以上康复训练,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5、心理干预:建立病友互助小组缓解病耻感,认知行为疗法改善抑郁焦虑。职业培训帮助患者回归社会,定期随访监测心理健康状态。
患者治疗期间应保证每日摄入60g优质蛋白质,食用深海鱼、鸡蛋、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适度进行太极拳、游泳等低冲击运动维持关节灵活性。接触者需每年进行皮肤涂片检查,居住环境保持通风干燥。完成治疗的患者可正常就业婚育,但需避免过度劳累诱发神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