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黏膜损伤可通过铝碳酸镁、瑞巴派特、替普瑞酮等药物治疗,通常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酒精刺激、胆汁反流、应激反应等原因引起。
1、铝碳酸镁:
铝碳酸镁可直接中和胃酸,在黏膜表面形成保护层。该药物能快速缓解烧心、反酸症状,适用于饮食不当或轻度胃炎引起的黏膜损伤。服药期间需避免同时服用铁剂、四环素类药物。
2、瑞巴派特:
瑞巴派特通过增加胃黏液分泌和前列腺素合成促进黏膜修复。该药对非甾体抗炎药或酒精导致的胃黏膜损伤效果显著,常见不良反应包括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3、替普瑞酮:
替普瑞酮通过改善胃黏膜血流和再生能力加速愈合。特别适用于老年患者或慢性胃炎伴黏膜糜烂者,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皮疹、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
4、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70%以上胃黏膜损伤有关,通常表现为上腹隐痛、餐后腹胀。需采用四联疗法根除,包含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
5、非甾体抗炎药损伤:
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药物会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导致黏膜防御功能下降。此类患者需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等黏膜保护剂,同时监测消化道出血风险。
胃黏膜损伤患者日常应选择小米粥、山药、南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饮食。适度进行散步、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血液循环。出现呕血、黑便等严重症状需立即就医,慢性患者建议每半年复查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