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不会传染给他人。该病属于非感染性慢性炎症性肠病,其发病与免疫异常、遗传因素及环境诱因相关,不存在病原体传播途径。
功能主治:主要用于过敏性与炎症性疾病。
用法用量:1.补充替代治疗法:口服,1次5-10mg,一日10-60mg,早晨起床后服用2/3,下午服用1/3。2.抗炎:口服一日5-60mg,疗程剂量根据病情不同而异。3.自身免疫性疾病:口服,每日40-60mg,病情稳定后酌减。4.过敏性疾病:每日20-40mg,症状减轻后每隔1-2日减少5mg。5.防止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一般术前1-2天开始每日口服100mg,术后一周改为每日60mg。6.治疗急性白血病、恶性肿瘤等:每日口服60-80mg症状缓解后减量。
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特征为结肠黏膜层持续性炎症,临床表现为反复腹痛、黏液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疾病活动期可能出现发热、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缓解期症状可部分或完全消失。目前认为其发病机制涉及肠道菌群失调、黏膜屏障缺陷及异常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遗传易感性人群在环境因素如饮食、压力触发下更易发病。
疾病管理与注意事项:
患者需长期进行药物控制,常用治疗方案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如美沙拉嗪、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及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干预。日常需保持低渣、低脂、高蛋白饮食,避免辛辣刺激及乳制品摄入,注意记录排便频率与性状变化。定期结肠镜监测有助于评估黏膜愈合情况。
患者家属无需采取隔离措施,但需关注患者心理健康。焦虑抑郁情绪可能加重症状,建议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等方式缓解压力。家庭成员可共同参与饮食管理,学习识别疾病复发的早期信号如便血加重,陪同定期复诊。适度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拳有助于改善肠道蠕动功能,但急性发作期需限制活动强度。保持规律作息与充足睡眠对维持免疫稳态具有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