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小儿间歇热多见于哪些病

2025-05-24

119次浏览

小儿间歇热多见于感染性疾病、风湿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肿瘤性疾病及代谢性疾病。间歇热表现为体温骤升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间隔1-3天反复发作,主要与疟疾、布鲁氏菌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淋巴瘤、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相关。

1、感染性疾病:

疟疾是典型病因,疟原虫侵入红细胞后周期性裂解释放致热原,表现为48-72小时规律发热。布鲁氏菌病由接触病畜或食用未灭菌乳制品感染,发热伴多汗、关节痛。EB病毒感染也可出现间歇热,常合并咽峡炎、淋巴结肿大。

2、风湿免疫病: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Still病表现为高热伴橙红色皮疹、关节肿痛,发热多出现于午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儿可能出现间歇热,伴随面部蝶形红斑、光敏感等症状,需检测抗核抗体明确诊断。

3、血液系统疾病:

淋巴瘤患儿常见周期性发热,尤其霍奇金淋巴瘤可出现Pel-Ebstein热型高热与无热期交替。白血病发热多因粒细胞缺乏合并感染,但部分病例早期可表现为不明原因间歇热。

4、肿瘤性疾病:

神经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实体瘤可能分泌炎性因子导致发热。嗜铬细胞瘤释放儿茶酚胺可引起阵发性高热伴血压波动,需检测尿VMA辅助诊断。

5、代谢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儿因代谢亢进可出现低热,部分表现为间歇性。遗传性周期性发热综合征如家族性地中海热,发作时体温可达39℃以上,伴腹痛、胸痛等症状。

发现小儿间歇热应记录体温曲线,观察伴随症状如皮疹、淋巴结肿大等。急性期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选择易消化食物如米粥、面条。体温超过38.5℃可物理降温,避免过度包裹衣物。需及时进行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培养等检查,必要时完善骨髓穿刺、影像学评估。持续发热超过1周或伴随精神萎靡、呼吸困难等症状需立即就医。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