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疼痛主要表现为下腹部或盆腔区域持续或间歇性疼痛超过6个月,可能伴随排尿异常、性交痛、月经紊乱、排便不适及心理症状。
1、下腹疼痛:
疼痛多位于耻骨上方至脐部之间,呈钝痛、坠胀感或痉挛样痛,可能单侧或双侧发作。部分患者疼痛与月经周期相关如子宫内膜异位症,部分则持续存在如盆腔粘连。疼痛程度可从轻度不适到严重影响日常活动。
2、排尿异常:
约30%患者合并尿频、尿急或排尿痛,常见于间质性膀胱炎或慢性泌尿系感染。疼痛可能在膀胱充盈时加重,排尿后缓解。部分患者出现夜尿增多,需与泌尿系统疾病鉴别。
3、性交痛:
深部性交痛是典型表现,多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后遗症。疼痛常位于盆腔深部,可能伴随性交后出血。部分患者因恐惧疼痛导致性功能障碍,进一步影响生活质量。
4、月经紊乱:
疼痛常与月经周期同步,经期加重如子宫腺肌病,或表现为经间期出血如盆腔淤血综合征。部分患者出现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需警惕器质性疾病。
5、心理症状:
长期疼痛可引发焦虑、抑郁或睡眠障碍,形成疼痛-心理恶性循环。患者可能出现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躯体化症状,心理评估应作为常规诊疗环节。
建议保持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盆腔血液循环,避免久坐。饮食可增加omega-3脂肪酸深海鱼、亚麻籽摄入减轻炎症,减少辛辣刺激食物。温水坐浴每日15分钟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同时建议记录疼痛日记包括发作时间、强度、诱因为诊疗提供依据。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随异常出血、体重下降需及时妇科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