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功能损伤的早期症状包括食欲减退、乏力,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黄疸、腹胀,严重时可导致肝性脑病或腹水。肝功能损伤的表现主要有消化道症状、皮肤黏膜改变、凝血功能障碍、代谢异常及神经系统症状。
1、消化道症状:
肝功能受损时最先影响消化系统,表现为持续性食欲下降、厌油腻食物,伴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餐后上腹饱胀感,这与肝脏合成胆汁能力下降、脂肪消化吸收障碍有关。长期肝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体重减轻,需与胃肠道疾病鉴别。
2、皮肤黏膜改变:
胆红素代谢障碍会导致皮肤和巩膜黄染,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手掌大小鱼际肌处可能出现肝掌红斑,颈胸部可见蜘蛛痣。这些表现与肝脏灭活雌激素功能下降有关,是慢性肝损伤的特征性改变。
3、凝血功能障碍:
肝脏合成的凝血因子减少可导致牙龈出血、鼻衄或皮下瘀斑。轻微外伤后出血不易停止,女性可能出现月经量增多。严重者会发生消化道出血,这与维生素K吸收障碍和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不足相关。
4、代谢异常:
肝功能减退时出现低蛋白血症,表现为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或腹水。糖代谢紊乱可引发餐后血糖波动,脂溶性维生素吸收障碍可能导致夜盲症或骨质疏松。部分患者出现肝病面容,表现为面色晦暗、眼眶周围色素沉着。
5、神经系统症状:
晚期肝功能衰竭时血氨升高,可能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嗜睡或性格改变,严重者出现扑翼样震颤、定向力障碍直至昏迷。这类肝性脑病症状与毒素无法被肝脏代谢、透过血脑屏障有关,需紧急医疗干预。
肝功能损伤患者日常需严格禁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解热镇痛药。饮食应选择优质蛋白和易消化食物,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出现皮肤瘙痒时避免抓挠,可使用温水擦拭。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肝硬化患者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适当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加重代谢负担。任何新发症状或原有症状加重都应及时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