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发烧发冷是怎么回事

2025-05-24

127次浏览

发烧发冷可能由感染性疾病、免疫反应、内分泌紊乱、药物副作用或环境因素引起,通常表现为体温升高伴随寒战,可通过对症治疗和病因干预缓解。

1. 感染性疾病:

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常见诱因,病原体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导致发热。伴随寒战是因体温设定点升高时,肌肉通过颤抖产热。需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或抗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同时监测血常规和C反应蛋白。

2. 免疫反应:

疫苗接种、过敏或自身免疫疾病会引发致热原释放。此时发热是免疫系统激活的表现,寒战多出现在体温快速上升期。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风湿性疾病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

3. 内分泌紊乱:

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代谢亢进引发产热增加,更年期女性因雌激素波动影响体温调节。患者可能出现周期性低热伴畏寒,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测或激素水平评估,对应使用抗甲状腺药物如丙硫氧嘧啶或激素替代治疗。

4. 药物副作用:

抗生素如青霉素、抗癫痫药如卡马西平等可能引起药物热,通常出现在用药后7-10天。表现为弛张热伴寒战,停药后72小时内多可缓解。需与感染性发热鉴别,必要时进行药物激发试验。

5. 环境因素:

中暑早期或低温暴露时体温调节失衡,可能出现反常性寒战。高温环境下汗腺衰竭导致核心体温升高,寒冷时肌肉颤抖为代偿反应。需立即脱离极端环境,采用物理降温或复温措施,严重者需静脉补液。

发热期间建议保持每日2000毫升水分摄入,选择米粥、蒸蛋等易消化食物。寒战时可增加薄毯覆盖但避免过度包裹,室温维持在24-26℃为。体温超过38.5℃或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意识改变、皮疹、颈强直等症状需急诊处理。恢复期应避免剧烈运动,逐步增加活动量,每周3-5次30分钟快走有助于体能恢复。监测体温变化记录发热曲线,有助于医生判断病因。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