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可能表现为腹胀、呕吐、血便、喂养困难、呼吸暂停等症状,严重时可出现休克或肠穿孔。
腹部膨隆是早期典型症状,触诊有张力感,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胀程度与病情进展相关,可能伴随腹壁红肿或静脉显露。需立即禁食并胃肠减压,通过腹部X光片评估肠管扩张情况。
呕吐物常含胆汁或咖啡渣样物质,反映肠道出血或梗阻。早产儿更易出现反复呕吐伴心率不稳。护理时应保持侧卧位避免误吸,记录呕吐频率及性状供医生评估。
大便呈暗红色或果酱样,镜检可见红细胞及潜血阳性。出血量与肠黏膜坏死程度相关,严重者需输注血小板。采集粪便样本时注意记录排便时间及血量变化。
患儿表现为拒奶、吸吮无力或进食后哭闹,体重增长停滞。需暂停经口喂养改用静脉营养,监测血糖及电解质。恢复期应从稀释配方奶开始少量试喂。
晚期可出现体温不稳、皮肤花纹、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或突发腹肌紧张提示肠穿孔。需紧急进行血培养、CRP检测,必要时行肠造瘘术或坏死肠段切除。
母乳喂养可降低发病风险,哺乳期母亲需避免高脂饮食。恢复期患儿应遵医嘱补充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定期监测生长发育指标。注意奶具消毒与手卫生,接触患儿前后需用含氯消毒剂洗手。出现呼吸频率>60次/分或血氧饱和度<90%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