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睾丸癌是怎么回事

2025-05-26

259次浏览

睾丸癌可能由遗传因素、隐睾症、睾丸发育异常、内分泌紊乱、接触化学致癌物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方式干预。

1、遗传因素:

家族中有睾丸癌病史者发病风险显著增高,尤其直系亲属患病时风险可达普通人群的4-6倍。与染色体异常如Klinefelter综合征47,XXY相关,这类患者需定期进行睾丸超声筛查。治疗以根治性睾丸切除术为基础,术后根据病理类型辅以放化疗。

2、隐睾症:

未降睾丸发生癌变风险是正常睾丸的3-14倍,即使通过手术将睾丸固定至阴囊仍存在风险。隐睾导致局部温度升高和微环境改变可能诱发癌变,常表现为无痛性睾丸肿大。早期行睾丸固定术可降低风险,成年后仍需长期随访。

3、睾丸发育异常:

睾丸微小钙化、曲细精管发育不全等先天异常可能进展为原位癌,约50%会在5年内发展为浸润性癌。这类患者通常伴有不育或激素分泌异常,通过睾丸活检可确诊。预防性放疗或局部切除适用于高危病例。

4、内分泌紊乱:

雌激素水平过高或雄激素/雌激素比例失衡可能刺激睾丸细胞异常增殖,常见于肝硬化或外源性雌激素摄入者。这类患者往往伴有男性乳房发育,血清AFP、HCG等肿瘤标志物监测尤为重要。内分泌调节联合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

5、化学致癌物:

长期接触农药、重金属等环境毒素会损伤睾丸生精上皮,油漆工、消防员等职业人群发病率较高。临床多表现为睾丸硬结伴坠胀感,确诊需结合病理检查。脱离暴露环境后,根据分期选择保留神经的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建议20-40岁男性每月进行睾丸自检,重点触摸是否有无痛性肿块或睾丸质地变硬。保持阴囊部位通风透气,避免长时间骑自行车等造成局部压迫的活动。饮食注意补充锌、硒等微量元素,适当食用牡蛎、坚果等食物。确诊后应进行精子冷冻保存,治疗后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胸部CT,5年生存率早期可达95%以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