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PICC置管后有血栓的症状有哪些

2025-04-04

1081次浏览

PICC置管后血栓可能表现为局部肿胀、疼痛、皮肤发红、静脉条索状硬结及发热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1、局部肿胀:

置管侧肢体突发肿胀是血栓常见症状,由于静脉回流受阻导致组织液渗出。触摸时可发现患肢周径较健侧明显增粗,伴紧绷感。日常需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回流,避免剧烈活动。

功能主治:用于下列适应症的局部治疗: -形成和没有形成血肿的钝器挫伤 -无法通过按压治疗的浅表性静脉炎

用法用量:将本品涂在患处,一日2~3次;如有需要,可在医生指导下增加使用频率。根据患处表面积大小,通常使用3~5cm长度的本品。患处涂抹本品后适当按摩,使药物充分渗透入皮肤。喜辽妥乳膏也适用于作为药膏敷料。治疗非常疼痛的炎症时,应把乳膏仔细地涂在患处及其周围。通擦净治疗钝性挫伤的疗程为10天,浅表性静脉炎为1~2周。本品还可用于声波盒电离子渗透疗法。在应用于电离子渗透疗法时将乳膏涂于阴极。

2、穿刺点疼痛:

导管周围持续性钝痛或刺痛可能与血栓形成有关,疼痛可沿静脉走向放射。患者常描述为"牵拉样"不适,按压时加重。建议使用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外涂,配合热敷缓解症状。

3、皮肤发红:

血栓性静脉炎会导致导管周围皮肤出现片状红斑,温度升高,边界不清。症状进展时红斑范围可扩大至整条静脉通路。需每日测量臂围并记录皮肤变化,必要时行超声检查。

4、条索状硬结:

沿静脉走行触及条索样硬物是血栓机化的典型表现,质地坚硬如绳结,活动度差。可能与导管尖端刺激血管内皮有关。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抗凝药物可预防血栓扩展。

5、发热寒战:

体温超过38℃伴寒战提示可能合并感染性血栓,需紧急血培养及导管细菌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是常见病原体。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抗生素需根据药敏结果选择。

PICC置管后应每日观察肢体情况,避免提重物或压迫导管。饮食增加深海鱼、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食物,保持每日2000ml饮水量。进行握拳锻炼促进血液循环,发现异常立即联系医疗团队处理,必要时行血管造影或导管拔除术。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