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可能出现多种生理变化,这些变化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等多方面功能异常。
1、脑结构改变:长期抑郁状态可能导致海马体体积缩小,前额叶皮层功能活动降低。海马体是记忆和情绪调节的关键区域,其萎缩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前额叶皮层功能异常会影响决策能力和情绪控制。
2、神经递质失衡:抑郁症患者常出现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5-羟色胺不足与情绪低落相关,去甲肾上腺素影响警觉性,多巴胺异常可能导致快感缺失。这些神经递质系统的紊乱直接影响情绪调节和认知功能。
3、内分泌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激活导致皮质醇水平持续升高。长期高皮质醇状态会抑制免疫系统,增加炎症反应,与疲劳、食欲改变等症状相关。甲状腺功能异常在抑郁症患者中也较为常见。
4、免疫系统异常:抑郁症患者体内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升高。这些炎症因子可能通过影响色氨酸代谢,进一步加重神经递质紊乱。慢性低度炎症状态与抑郁症状的持续存在相关。
5、自主神经紊乱:抑郁症患者常见心率变异性降低,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而副交感神经功能减弱。这种自主神经平衡失调可能导致睡眠障碍、胃肠功能紊乱等躯体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疼痛敏感性增加。
抑郁症患者的日常护理需注重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促进内啡肽分泌。饮食建议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亚麻籽,补充B族维生素的全谷物。正念冥想和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社会支持系统的建立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家属应学习非评判性倾听技巧。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倾向时需及时寻求专业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和人际心理治疗对改善生理症状具有明确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