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早期肝硬化可通过肝功能检查、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标志物、肝活检、临床评分系统等指标综合评估。
1、肝功能检查:转氨酶ALT/AST升高提示肝细胞损伤,γ-谷氨酰转肽酶GGT和碱性磷酸酶ALP异常反映胆汁淤积。白蛋白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表明肝脏合成功能减退。这类指标需结合其他检查以提高特异性。
2、影像学检查:超声可发现肝脏表面结节样改变、脾肿大或门静脉增宽。瞬时弹性成像FibroScan通过测量肝脏硬度值评估纤维化程度,CAP技术能同步检测脂肪变。CT或MRI对早期病变灵敏度较低,但可辅助鉴别占位性病变。
3、血清学标志物:FIB-4指数结合年龄、血小板、AST和ALT计算纤维化风险。APRI评分通过AST与血小板比值预测肝硬化。血清透明质酸、Ⅲ型前胶原肽升高与细胞外基质沉积相关,但易受炎症干扰。
4、肝活检:病理学检查仍是金标准,可明确肝纤维化分期如Metavir评分。活检可能发现假小叶形成、纤维间隔增生等特征性改变。因有创性限制,多用于不确定病例或科研需求。
5、临床评分系统:Child-Pugh分级依据腹水、肝性脑病等五项指标评估预后。MELD评分纳入肌酐、胆红素等数据,适用于肝移植优先级判断。非侵入性评分需动态监测变化趋势。
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以防腹水,选择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维持营养。适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改善代谢,避免剧烈运动导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戒酒并控制体重对延缓病情进展至关重要,合并糖尿病者需严格监测血糖。定期复查超声和肝功能,出现呕血、意识模糊等并发症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