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疹可通过保湿护理、避免刺激物、冷敷缓解、饮食调整、药物干预等方式治疗。湿疹通常由皮肤屏障受损、过敏反应、环境干燥、微生物感染、免疫异常等原因引起。
1、保湿护理:
湿疹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导致水分流失加剧。每日使用含神经酰胺、尿素或凡士林的保湿霜,涂抹频率建议3-5次,尤其在沐浴后3分钟内使用效果更佳。避免含酒精或香精的护肤品。
2、避免刺激物:
接触洗涤剂、羊毛织物或化学溶剂可能诱发湿疹发作。选择棉质透气衣物,洗衣时使用无磷洗衣粉。洗澡水温控制在37℃以下,时间不超过10分钟,减少搓澡巾摩擦。
3、冷敷缓解:
急性期瘙痒可使用4℃冷藏生理盐水湿敷,每次15分钟。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降低组胺释放。冰袋需用毛巾包裹,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导致冻伤。
4、饮食调整:
部分患者对牛奶、鸡蛋或坚果过敏可能加重湿疹。增加富含Omega-3的三文鱼、亚麻籽油摄入,补充维生素D。记录饮食日记有助于识别过敏原。
5、药物干预:
中重度湿疹可能需要他克莫司软膏、氢化可的松乳膏或吡美莫司等免疫调节剂。继发感染时需联用莫匹罗星软膏。紫外线光疗适用于顽固性病例。
湿疹患者需长期维持皮肤PH值平衡,选择弱酸性沐浴露。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瑜伽,避免剧烈出汗。夜间佩戴纯棉手套防止无意识抓挠。定期复查评估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合并过敏性鼻炎或哮喘时需协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