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使用抗生素可通过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药物治疗,通常无需停母乳。哺乳期抗生素使用可能由乳腺炎、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术后感染、中耳炎等因素引起。
1、青霉素类:青霉素类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氨苄西林安全性较高,乳汁分泌量极少。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使用后无需中断喂养,需观察婴儿是否出现腹泻或皮疹等不良反应。
2、头孢类:头孢氨苄、头孢呋辛等二代头孢药物蛋白结合率低,通过母乳的量不足1%。治疗尿路感染时建议在哺乳后立即服药,延长下次哺乳间隔至4小时以上。
3、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克拉霉素适用于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感染。这类药物在乳汁中浓度仅为母体血药浓度的5%,但可能改变婴儿肠道菌群,需补充益生菌。
4、乳腺炎治疗:乳腺炎多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有关,表现为乳房红肿热痛、发热等症状。除抗生素外需配合冷敷、排空乳汁等护理,严重脓肿需切开引流。
5、术后感染:剖宫产等术后感染常需使用克林霉素。该药物可能引起婴儿伪膜性肠炎,建议用药期间暂时改用配方奶喂养,停药24小时后恢复母乳。
哺乳期用药期间应保持充足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不少于2000毫升。优先选择低脂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胸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促进血液循环,用药后2小时内避免哺乳。出现药物过敏反应需立即停药就医,定期监测婴儿体重增长及精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