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肺结核的药有哪些

2025-04-21

236次浏览

胶囊内镜滞留可通过调整体位、药物促排、内镜取出、手术干预等方式处理,通常由肠道狭窄、动力障碍、克罗恩病、术后粘连、憩室等因素引起。

改变身体姿势可能帮助胶囊通过狭窄部位。尝试左侧卧位或膝胸卧位,配合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适当增加活动量如散步,避免久坐久卧。观察24-48小时是否随粪便排出,期间需保持正常饮食。

乳果糖、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莫沙必利等药物可增强肠道动力。缓泻剂软化粪便减少梗阻风险,促动力药刺激肠壁平滑肌收缩。用药期间需监测腹胀腹痛症状,避免电解质紊乱。

滞留超过两周或出现梗阻症状需内镜干预。单气囊小肠镜或双气囊小肠镜能定位并取出胶囊,同时检查肠道病变。内镜治疗创伤较小,可同期处理狭窄或粘连问题。

完全性肠梗阻或内镜失败时需外科手术。腹腔镜探查可松解粘连、切除狭窄肠段,开放手术适用于复杂憩室或肿瘤压迫。术后需禁食直至肠功能恢复。

克罗恩病可能与肠道纤维化狭窄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可控制炎症。术后粘连需预防性使用透明质酸钠凝胶。

滞留期间建议低渣饮食,避免芹菜、金针菇等高纤维食物。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适度进行快走等有氧运动。出现持续腹痛、呕吐或发热需立即就医,影像学检查确认胶囊位置。长期滞留可能引发肠穿孔或出血,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血糖波动。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