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回声欠均匀是超声检查中常见的描述性术语,指子宫内膜或肌层结构在影像上呈现不均匀的反射信号,可能由生理性变化或病理性因素引起,主要包括月经周期影响、子宫内膜增生、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等。
1、月经周期影响:
排卵后黄体期及月经前,子宫内膜增厚且腺体分泌活跃,超声可显示为局部回声增强或减弱。这种生理性不均匀通常无需干预,随月经来潮后自然消失。
2、子宫内膜增生:
雌激素持续刺激可能导致子宫内膜过度增殖,超声表现为弥漫性或局灶性回声紊乱。患者常伴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需通过诊刮或宫腔镜明确性质,必要时采用孕激素调节。
3、子宫腺肌症:
子宫内膜组织侵入肌层形成病灶,超声显示肌层增厚伴蜂窝状回声。典型症状为进行性痛经和经量增多,治疗可选择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或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
4、子宫肌瘤:
肌壁间或黏膜下肌瘤可导致宫腔形态改变,超声见类圆形低回声团块。伴随症状与肌瘤位置相关,如压迫感、异常出血等,体积较大者需考虑肌瘤剔除术。
5、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内膜局部过度生长形成息肉样突起,超声显示宫腔内高回声结节。常见症状为经间期出血,宫腔镜下息肉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
建议定期进行妇科超声监测,尤其出现异常阴道流血、痛经加重时需及时就诊。日常保持规律作息,避免高雌激素食物摄入,适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40岁以上患者建议每年结合肿瘤标志物筛查,排除恶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