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出生后2-4周内建议完成首次眼底筛查。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需在出生后4-6周进行,以排除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眼部疾病风险。
一、眼底筛查的必要性:
新生儿眼底筛查能早期发现视网膜出血、先天性白内障、青光眼等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儿童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干预可有效避免视力损伤。筛查通过无创的眼底照相或间接检眼镜检查,对婴儿无伤害。
二、不同人群筛查时间差异:
足月健康新生儿若出生无异常,可在满月体检时同步完成筛查。孕周小于32周或出生体重低于2000克的早产儿,需在矫正胎龄31-33周时开始首次筛查。存在宫内感染史、家族遗传性眼病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建议出生后2周内优先安排检查。
三、筛查异常的处理原则:
发现视网膜周边无血管区需每1-2周复查直至血管发育完全。出现阈值期病变需在72小时内接受激光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患儿需在3月龄前完成手术干预,术后配合光学矫正和视觉训练。
筛查后需避免揉眼,注意眼部清洁。母乳喂养可提供叶黄素等有益视觉发育的营养素。日常观察婴儿追视反应,若出现白瞳症、眼球震颤等表现需立即复诊。6月龄前完成3次筛查可覆盖90%以上的视网膜病变风险窗口期,定期随访至3岁能有效监测视力发育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