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同虚可通过枸杞子、山茱萸、熟地黄、龟甲胶、鹿角胶等药物调理。该证型多因久病耗伤、年老体衰、房劳过度等因素导致肾阴肾阳俱虚,临床常见腰膝酸软、畏寒肢冷与潮热盗汗并见等症状。
1、枸杞子:枸杞子性平味甘,归肝肾经,具有滋补肝肾、益精明目功效。每日10-15克泡水或煮粥,适合兼有视力模糊症状者。配伍菊花可增强明目效果,脾胃虚寒者需搭配白术同用。
2、山茱萸:山茱萸酸涩微温,能补益肝肾、固精缩尿。煎服剂量6-12克,对遗精滑泄、夜尿频多者尤宜。常与补骨脂、覆盆子组成药对,阴虚火旺者慎用。
3、熟地黄:熟地黄甘温质润,为滋阴填精要药。九蒸九晒制品效力更佳,用量15-30克。与泽泻、茯苓配伍可防滋腻碍胃,便溏者需佐以砂仁。
4、龟甲胶:龟甲胶咸寒入肾,擅长滋阴潜阳、益肾健骨。烊化兑服3-9克,适用于骨蒸潮热伴骨质疏松者。服用期间忌食萝卜,外感发热时暂停。
5、鹿角胶:鹿角胶甘咸温润,功善温补肾阳、益精养血。每日5-10克黄酒烊化,对阳痿早泄、宫冷不孕有效。阴虚阳亢者需配伍麦冬、天冬平衡药性。
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核桃粥、山药羊肉汤等平补膳食,八段锦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有助于调节肾气。艾灸关元、肾俞穴位需在医师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滥用温补药物加重阴阳失衡。症状持续或出现严重头晕耳鸣、五心烦热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需排除甲状腺功能异常、更年期综合征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