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动脉栓塞可通过抗凝治疗、溶栓治疗、血管介入手术、肾动脉搭桥手术、肾脏切除术等方式治疗。肾动脉栓塞通常由心房颤动、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瓣膜病、外伤性血管损伤、高凝状态等原因引起。
心房颤动导致心脏内血流紊乱,易形成附壁血栓,脱落后随血流阻塞肾动脉。患者可能出现突发性腰痛、血尿或无尿症状。治疗需使用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等抗凝药物,同时控制心室率。
肾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引发局部血栓形成,或斑块脱落导致远端栓塞。典型表现为血压急剧升高伴肾功能恶化。除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外,严重者需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术。
风湿性心脏病或人工瓣膜患者易发生瓣膜赘生物脱落,栓子经循环栓塞肾动脉。伴随发热、皮肤瘀点时需考虑感染性心内膜炎。治疗需联合青霉素、万古霉素等抗生素与肝素抗凝。
腹部钝器伤或医源性操作可能造成肾动脉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典型表现为创伤后24小时内出现胁腹部剧痛。急诊可行导管取栓术或血管成形术恢复血流。
抗磷脂抗体综合征、恶性肿瘤等疾病导致血液高凝,增加肾动脉血栓风险。患者多存在全身多部位血栓病史。除低分子肝素抗凝外,需针对原发病进行免疫抑制或化疗。
日常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避免动物内脏等高嘌呤食物加重肾脏负担;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定期监测血压、尿量及肾功能指标,服用抗凝药物期间观察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出血倾向,术后患者需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