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包虫病可通过影像学检查、血清学检测和流行病学史综合判断。典型症状包括右上腹隐痛、消化不良,部分患者出现皮肤瘙痒或黄疸。
一、影像学检查:
超声检查是首选方法,能清晰显示肝脏内囊性占位病变的特征。典型肝包虫囊肿表现为"双壁征"或"囊中囊"结构,囊壁可见钙化灶。CT检查可进一步明确囊肿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组织关系,增强扫描时囊壁无强化。MRI对软组织分辨率更高,有助于鉴别复杂囊肿与肿瘤。
二、血清学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可达90%,但需注意与其它寄生虫感染的交叉反应。间接血凝试验和免疫印迹试验可提高诊断特异性。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可作为辅助参考指标。
三、流行病学评估:
有牧区生活史或与犬、狐等终宿主接触史是重要线索。疫区居民、屠宰场工作人员、皮毛加工者属高危人群。潜伏期通常5-10年,儿童期感染可能成年后才出现症状。
日常需避免接触疫区犬科动物,处理生肉时做好防护。确诊后应限制剧烈运动以防囊肿破裂,饮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定期复查超声监测囊肿变化,术后患者需每年随访至少3年。疫区居民建议每2年进行筛查,接触污染物后及时洗手,果蔬充分洗净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