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哪三种人最易得白血病

2025-05-22

212次浏览

白血病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长期接触苯类化学物质者、接受过放射治疗或核辐射暴露者以及有特定遗传基因突变者。白血病发病风险主要与化学物质暴露、电离辐射、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病毒感染等因素相关。

1、化学物质暴露:

苯及其衍生物是明确的一类致癌物,长期接触含苯溶剂、染料或石油制品的人群,如化工厂工人、印刷从业者,骨髓造血功能易受抑制。职业防护不足时,苯代谢产物可损伤DNA,诱发髓系白血病。建议相关行业人员定期进行血常规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2、电离辐射:

放射线会直接破坏造血干细胞遗传物质,原子弹幸存者、放射科医务人员及接受放疗的肿瘤患者患病风险显著增高。辐射剂量与白血病发生率呈正相关,尤其是急性髓系白血病。必要放射检查需做好防护,肿瘤放疗患者应定期随访血液指标。

3、遗传因素:

唐氏综合征、范可尼贫血等遗传性疾病患者存在DNA修复缺陷,白血病发病率较常人高10-20倍。家族中有白血病病史者可能携带BRCA1/2等易感基因。基因检测可早期识别高风险个体,但不必过度恐慌,多数遗传倾向需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才会发病。

4、免疫功能异常:

器官移植后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等免疫功能低下群体,免疫监视功能减弱可能导致异常细胞增殖。EB病毒、HTLV-1病毒等感染也可干扰淋巴细胞正常分化。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助于维持免疫平衡。

5、病毒感染:

成人T细胞白血病与HTLV-1病毒直接相关,该病毒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或血液传播感染后,病毒基因可整合入宿主DNA导致恶变。规范筛查献血员、避免共用注射器等可切断传播途径。部分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可能与早期病毒感染引发的异常免疫应答有关。

预防白血病需多维度干预:避免装修污染等苯暴露环境,新装修场所需充分通风;减少不必要的放射检查,必要检查时穿戴铅防护装备;保持膳食均衡,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含硒的海产品有助于抗氧化;规律进行快走、游泳等有氧运动提升免疫功能;高危职业人群建议每年进行血常规和肿瘤标志物筛查。出现持续乏力、反复发热或皮肤瘀斑等预警症状时应及时血液科就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