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乙状结肠息肉怎么诊断

2025-05-28

346次浏览

乙状结肠息肉主要通过肠镜检查确诊,诊断方法包括结肠镜检查、病理活检、影像学检查、粪便潜血试验和肿瘤标志物检测。

1、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是诊断乙状结肠息肉的金标准。检查时医生将带有摄像头的软管从肛门插入,可直观观察乙状结肠黏膜情况,发现息肉后能直接测量大小、判断形态并取组织活检。无痛肠镜可在静脉麻醉下进行,减轻患者不适感。

2、病理活检:

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时需钳取组织送病理检查,这是鉴别息肉性质的关键步骤。病理报告会明确息肉类型如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还需判断是否存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等癌前病变特征。

3、影像学检查:

CT结肠成像适用于无法耐受肠镜的患者,通过三维重建技术显示肠壁结构,能检测直径大于5毫米的息肉。但敏感度低于肠镜,且无法进行活检,通常作为补充检查手段。

4、粪便潜血试验:

通过检测粪便中微量血液筛查肠道病变,阳性结果提示需进一步肠镜检查。但该方法存在假阴性可能,尤其对无出血的息肉检出率较低,不适合作为独立诊断依据。

5、肿瘤标志物检测:

CEA等肿瘤标志物升高可能提示息肉恶变风险,但特异性较差。通常用于已确诊癌变患者的病情监测,不作为息肉初筛手段。

确诊乙状结肠息肉后应调整饮食结构,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芹菜等促进肠道蠕动,限制红肉及加工肉制品摄入。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改善肠道血液循环。建议戒烟限酒,避免久坐不动。腺瘤性息肉患者需根据医嘱定期复查肠镜,炎性息肉患者可针对原发肠道炎症进行治疗。日常出现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应及时就诊。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