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功能

儿童骨髓炎的症状

2025-05-22

102次浏览

儿童骨髓炎早期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随病情进展可能出现高热、活动受限及脓液形成。症状发展可分为局部炎症反应、全身感染征象、骨质破坏三个阶段。

1、局部红肿:

早期典型表现为病变部位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常见于长骨干骺端如股骨远端或胫骨近端。触诊时有明显压痛,婴幼儿可能表现为哭闹拒按。这种炎症反应由细菌感染引发骨膜血管扩张导致,需与外伤性肿胀鉴别。

2、持续高热:

病程进展期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寒战、精神萎靡等全身中毒症状。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常见弛张热型,新生儿可能表现为体温不稳定。发热源于细菌毒素刺激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显著升高。

3、功能障碍:

患儿会出现患肢保护性姿势,拒绝负重或活动。下肢受累时表现为跛行,上肢病变时可见假性瘫痪。这种功能障碍由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及肌肉痉挛引起,关节腔未受累时被动活动度通常正常。

4、脓肿形成:

发病1-2周后可能触及波动感,提示骨膜下或软组织脓肿形成。脓肿破溃后可见窦道排脓,慢性期可能出现死骨碎片排出。影像学检查可见骨质破坏伴周围软组织肿胀,MRI能早期发现骨髓水肿。

5、慢性迁延:

未经规范治疗的病例可能转为慢性骨髓炎,表现为间歇性低热、患肢增粗变形和皮肤色素沉着。X线可见骨质硬化、死骨形成及包壳骨,可能伴发病理性骨折。少数特殊病原体感染如结核性骨髓炎起病更隐匿。

患儿日常需保证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促进组织修复,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避免病理性骨折。恢复期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渐进式关节活动训练,定期复查炎症指标和影像学。注意观察体温变化及患肢血液循环,出现异常疼痛加剧或新发肿胀应及时复诊。慢性骨髓炎患者需长期随访至骨骼发育成熟,预防肢体不等长等后遗症。

好文章,值得分享给更多人

内容链接已复制

快去粘贴给你的好友吧

我知道了

为您推荐

最新问答

猜你关注